上学使我们面临最尖锐的矛盾就是进入集体教学环境以后,孩子时时刻刻处在与别人的相互关系中,孩子的行为因为其独特性,会和他人产生或大或小的冲突。所以,上学首先要求的不是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而是孩子要认知、理解自己和班级同学的关系,认知、理解自己和老师的关系,要求孩子具有根据自己对人际关系认知进而把握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上学考验的是孩子的社会性。当一切条件都具备了以后,社会性指标不合格,孩子完全可能被拒之校门外;。相反,孩子社会性发展良好,即便在认知、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等方面有所欠缺,孩子依然具有进入普通学校的可能性。因而,孤独症儿童上学必须具备的最低条件是:不干扰老师的教学,没有严重的攻击他人的行为。
其次,上学前的入学准备训练还包括训练孩子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或者半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找到厕所,并进行日常的大小便处理,会表达自己的生理需要,能听懂简单的集体指令,知道学校的重要规范,会自己找到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识别铃声的意义,知道上课和下课的区别,会模仿其他人的行动,了解自己的学习用品,具备握笔写字的能力,有简单的语言,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肢体运动基本协调,等等。
孩子入学前应该有一年到两年的学前准备。学前准备的途径主要有:学前班、幼儿园大班、社会提供的各种以儿童为招生对象的集体教学形式的训练班。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可以让孩子复读一年级。这些途径各具特色,比较而言,学前班更适合孤独症孩子。
第一,学前班和上学的要求更为接近。上学前班达到的目的是:认知学校环境,认识学校的规则,了解上学的程序,知道学校生活的内容,知道自己在学校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第二 学前班和幼儿园不同,幼儿园一日生活包括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而学前班将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习文化课和接受学校生活规则的教育上,基本上可以回避生活自理问题,这样孩子及辅助人员的压力就会相对较小,挫折感也会少一些。
第三,从自我意识教育的角度看,在学校里,孩子的角色是学生,让孩子感觉到这个角色,并用角色意识教育孩子培养角色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在幼儿园,孩子的角色是幼儿,其角色要求和学生不同。
没有条件进入学前班的孩子,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正规的学前集体课程教育经历,并不是普通儿童进入学校的必备条件,但是,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这一课是不能缺少的
指导入校申请
年度示范单位
特殊儿童教育机构
阶梯课程内部教材